孔子的教育思想

    |     2013年8月5日   |   生活课堂   |     0 条评论   |    1644

教育对象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所以他的弟子中既有贵族,也有被称为鄙人的下层人士,也有像颜渊那样的贫穷的人。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实践,对我国教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使不少处于下层的人士也能有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君子,这是德育方面的要求。《论语·子张》中说“学而优则仕”,则表现了孔子教育目的的另一个方面,为社会发展培养政治家。

教育作用

《论语·阳货》中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乐学与立志

孔子认为只有把学习当作乐趣,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他认为学习的成败与立志有着密切的联系,认为学习必须有恒,必须立志于学,才能使学习坚持下去。

二、学、思、行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孔子不仅重视学习,而且也重视思考,而且看到其中的辩证关系。同时孔子也看到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

三、启发诱导

《论语·述而》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四、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教,使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学内容

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六艺”教育的传统,教授的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述而》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而“行、忠、信”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孔子关于德育的主张主要有:立志乐道、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论教师

孔子关于教师的看法主要有: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严宽结合。

孔子思想的历史贡献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他的贡献有: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了作为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源:孔子的教育思想
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