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知觉的相关研究》
高中生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摘 要
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目前关于压力及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成年人的,对高中生这个群体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高中生压力和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压力和心理健康现状,以及探讨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本研究按照整群随机取样的原则在河南省永城市一高选取有效被试309名,采用压力知觉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问卷调查法,首先探讨了高中生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状况及性别、年级、专业、是否独生对其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主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多重比较、相关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高中生总体压力水平位于中数以下的占53.4%,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存在轻度的问题。
2.高中生压力知觉存在性别差异。心理健康的学习压力维度的性别、专业和生源地差异显著,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维度性别差异显著;心理健康的抑郁和焦虑维度的年级主效应显著。
3.压力知觉及紧张感维度与心理健康及其各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压力知觉的失控感维度与心理健康的除强迫、偏执和心理不平衡的其他七个维度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高中生;压力;心理健康
The Correlation Research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bstract
The issu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has increasingly attracted the great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It is known to us that the previous research on pressure mainly targets the adults while focuses little attention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understand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providing valu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work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309 effective participates were chosen from the Yongcheng High School in Henan province. This research has used the test survey procedure.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ain tools were the Perceived-Stress Scale and the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of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irstly,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state of high students’ perceived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impact of gender, grade, major and whether or not one child, then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tress and mental health.The investigation data used SPSS 17.0 statistics software processing,and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the independent group T-test, ANOVA, Multiple Comparison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ere adopted.The research has draw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Overall, the level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ceived stress was low and 53.4%was below the median;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has slight problem.
2. There was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on perceived stress,While for the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at the factors of pressure of study there was significant gender, major, from urban or rural difference; for the factors of not well adapt, emotional imbalance, mentally imbalance, there was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there was significant grade difference on the factor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3. There w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ceived stress as well as its tension factor and mental health and all its factors.The factor out of control feeling of CPSS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all the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except the factor compulsive symptoms, paranoia and mentally imbalance.
Key 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pressure, mental health
目 录
引 言 1
1 文献综述 2
1.1 心理健康 2
1.1.1 心理健康的定义 2
1.1.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测量 3
1.1.3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3
1.2 压力 4
1.2.1 压力的概念 4
1.2.2 心理压力的测量的测量 5
1.3 关于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6
1.4 问题提出 7
2 方 法 8
2.1 被试 8
2.2 工具 8
2.3 施测与数据处理 9
3 结 果 10
3.1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研究结果 10
3.1.1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现状 10
3.1.2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差异比较 10
3.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 11
3.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11
3.2.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 11
3.3 高中生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结果 14
4 讨 论 15
4.1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结果分析 15
4.1.1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状况分析 15
4.1.2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性别差异分析 16
4.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结果分析 16
4.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6
4.2.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 17
4.2.3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差异分析 18
4.2.4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城乡差异分析 18
4.2.5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分析 19
4.3 高中生压力各因子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19
5 结 论 21
参考文献 22
附 录 24
致 谢 27
引 言
处于人生重要转折点的青少年,由于要面对来自生理、心理、环境的重大且通常是相当迅速的变化,要承受更多的学业、人际等各方面的压力,是一生中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的时期,对于处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高中生,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处于青春后期的高中学生,不仅快速的社会变革给中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也会成为压力源,新的价值观念和传统观念的冲突,使原来一元化的价值体系向多元化演变,处于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陷人迷茫。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一些副产品例如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失业的威协、个人保障社会化等各种社会因素,都使青少年处于无形的压力之下。青春期自身生理、心理、社会性的发展需求,如第二性征的发展、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与父母关系的重新审视、社交圈子的扩大等,都是中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高中生的人格和心理尚处于不完全成熟时期,独立生活能力也不强,无论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要依赖父母,但是叛逆的心理使他们不安于这种现状。高中生成长的客观环境急剧变化,家庭、学校、社会的形态和功能都在不断转型,升学、就业竞争激烈,这些都为正处于人生发展动荡时期的高中生增加了更大的成长压力。
近年来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显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有关人员对1000多名高中生的调查发现高中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10.53%;[1]研究表明16.79%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心理障碍有较大的上升趋势,高中生表现最为明显;[2]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的高中学生更容易具有强迫、敌对、偏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和睡眠问题。[3]甚至有些中学生不堪生活重负而选择了轻生的道路,[4]这说明压力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具有了普遍性。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学校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压力调试越来越重视。虽然很多研究都指出压力和心理健康关系很大,但研究多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和成人,针对高中生的研究还不多见,尤其是把高中生对压力的认知作为研究变量的更少。因而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出发,我们都有必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探讨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健康
1.1.1 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健康乃是身体上、心理上与社会适应方面良好而完美的状态。”健康是身心统一的结果,缺一不可。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确定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5]国内研究者也对心理健康评价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概括与归纳,有人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来评价心理健康,他们是智力正常、有安全感、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意志健全、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适应能力强、乐于学习工作社交、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和谐、睡眠正常、生活习惯良好、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相符合。有人概括出六类心理健康的评价内容,它们分别是: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及人格健全。[6]可以看出,有些心理健康的评价侧重于个体与自我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有些侧重于与环境的关系。国内学者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看法如下:我国学者黄希庭认为,心理健康是有层次的,人格可分为心理疾病或障碍、心理机能正常和完美人格三个层次。其中,心理疾病或障碍属于不健康的层次,心理机能正常属于心理适应层次,而完美人格属于高级层次心理健康。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虽然学术界各位学者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各有看法,但多数都具有以下的共同倾向:一是心理健康是身心的协调发展,即知、情、意、行四方面的统一。二是心理健康水平有高低之分。低水平一般理解为心理上的疾病或行为问题等,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是指人能够客观地认识环境、认识自我、进行心理方面的调节,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发展。由此看来,心理健康就是人能够时刻调节自已的情绪、感情等,来适应变化发展的环境,并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心理状态。我们认为高中生符合以下六点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人:(1)身心协调一致符合年龄特征;(2)能够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3)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以及人与事之间的关系;(4)具备正常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工作能力;(5)能合理表达情感和调节不良情绪;(6)经常体验到的快乐多于负性情绪,对未来充满希望。
1.1.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测量
目前国内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分别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其中SCL -90 的使用率占总频次的51.1% ,MHT 占19.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占8.3%。其中前两者是国外修订量表。[7]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研究员编制的,能够比较准确的测出受试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自觉症状。
1.1.3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
2004年,北京安定医院接诊情绪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达2000多人次,其中有三分之二是中学生。专家指出,在青少年中,高中生的压力最大,他们要面对社会竞争、考大学、个人成长等外界各种压力,其中一些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敌对症等。[8]根据一项对1000多名高中生的调查,高中生发生几率较高的心理障碍倾向为:焦虑、敌对、抑郁、恐惧和强迫倾向等。在此次调查的1000名高中生中,心理状况完全正常的占全部调查者的68%,有心理障碍倾向者占32%,近七成的高三学生有中轻度心理障碍倾向。[9]我国一般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之间,且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杨宏飞学者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经过近五年的调查发现,有39.79%的高中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0]根据范虹江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适应不良最为突出,检出率最高,轻度以上者占72%,其次是情绪不稳定和强迫症状,而检出率最低的是偏执和敌对,分别为46.4%和39.3%。[11]这说明中学生主要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强迫等方面,而偏执和敌对则较少。林敬德在《709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方法在徐州市抽取709名高中生,用症状自评量表及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得出结果显示12.13%的被调查高中生存在心理问题,农村学生显著高于城市学生。[12]侯振成、贾海涛、郭汲源在《1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中对北京市某区的1397名中学生进行了SCL-90测试.结果显示有6.73%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比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13] 张枫等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无锡市1215名中学生,结果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达22.14%。[14]
随着学校和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转好的趋势。师保国、雷雳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1999-2007年的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回顾,对青少年理健康状况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总结,结果有些研究支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或中等的。[15][16]
1.2 压力
1.2.1 压力的概念
“压力”的概念最早来源于物理学和工程学,是指物体受到充分的力量而使其扭曲变形。19世纪末开始,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医生借用这个词来描述动物和人类在紧张状态下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17]20世纪初,压力的概念才被运用到医学界,用来说明人体所受到的负荷。康农(Cannon,1935)提出压力的概念指出了与个体平衡的关系,他的学生雪莱(Selye,1956)继承了他的理论,他把压力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他对压力的生理过程有过很著名的研究(1998)他认为压力是人或动物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为了适应压力源的刺激,躯体会产生一系列反应,而引起压力的刺激都伴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物学变化,他称之为适应性综合症。[18]自他以后,压力这一词就被广泛地使用开来。虽然如此,有关压力的一般研究中却缺乏一致性的看法。莱扎诺斯(Lazarus) 是一位研究压力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压力是个人与我们所处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一种特别的关系,这种关系让人造成心理负担,或超越个体的承受能力并对个体健康及个体综合利益造成危害的概念,被称为压力。艾利斯(Ellis)发现压力来自人类内部的认知系统,他发现压力来源与个人的“认知系统”及“价值系统”相关,个人如果适当修正自我的完美主义思考,可减轻大半的压力情绪。
我国学者对压力也有不同的观点。张伯源、陈仲庚认为压力是人或有机体在某种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反应状态,即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对一个人能产生影响的刺激或情境,被其感知到并做出主观评价后就会产生相应的一些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对刺激作出反应。如果这个刺激或情境需要人做出较大的努力去进行适应,甚至超出一个人所负担的适应能力,这时就会出现紧张状态(也就是压力)。[19]韦有华认为压力是指任何会使个体身心产生不舒服的情境或反应,即任何会打破个体身心恒常状态,引起身心不平衡的情境或反应。[20]林春梅认为:心理压力使机体在内外环境作用下,因客观要求与主体应对能力的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状态。[21]
从以上的定义可看出,大多数学者把压力看作是个体面临特殊情境时的一种心理或情绪的紧张状态;有部分学者把压力看作是一种紧张的身心刺激或生活事件;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压力是个体和紧张环境或事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压力研究大师汉斯•薛利说:“压力,就像相对论一样,是一个广为人知,但却很少有人彻底了解的科学概念。”[22]据考证,压力的定义有300种之多。而就研究者所搜集到的文献,可以发现这些定义皆包含在学者(Lazarus & Folkman,1984;Sutherland &Cooper,1990;Rice,1992;Derogatis &Coons,1993)归纳的压力的两种取向[23]:l、刺激取向:这种取向认为压力是一种环境的刺激,强调造成压力的压力源。2、反应取向:是指当个体对压力源的性质加以辨识后,会进一步评估自己能否运用应对资源来加以调适,使之与环境要求达成平衡。互动取向统整了刺激取向与反应取向两大观点,强调个体认知评估的重要性。因此,界定压力时必须同时考虑刺激取向、反应取向与互动取向。
Lazarus 和Folkman 认为压力不单指外部刺激事件,也不单指机体对其的反应,而是指个体对环境认知评估的的动态过程,Lazarus 认为所谓心理压力是指“被个体评价为可能威胁身心健康,需要动员自身资源承载或逾越的,个体与环境间的特殊关系” [24],Lazarus的压力定义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是压力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概念,目前多数心理学的压力研究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压力”概念的,本文对压力采用此概念。
本文中对高中生心理压力的测量选用压力知觉的测量。压力知觉是对压力的知觉评估过程,个人经过知觉的评估过程,赋予刺激事件以一定的意义,才能评定一个生活事件是否对自身造成压力,所以压力知觉是包含了个人所知觉到此事件对个人的威胁及意义的一种认知评估,因此,压力知觉是个体对环境中的威胁性刺激经过认知评价后产生的心理反应,即客观事件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个体对事件的压力知觉决定的。[25]压力知觉是生活中的各种刺激事件和不利因素在人心理上所构成的困惑或威胁,表现为心里紧张和不适,代表个体一种紧张和失控的状态[26]。
1.2.2 心理压力的测量的测量
对心理压力的测量多采用生活事件量表,朱林仙修订了马剑虹、梁颖的压力体验量表。
本文采用的压力知觉量表是杨廷忠教授根据英文版的压力知觉量表(PSS)研制出了的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压力知觉量表(PSS)是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的英文版一般性的压力测量工具,最初形成英文版,现在已经有很多语言的版本,测量了个体产生压力知觉的三个核心成分:不可预测感、失控感和紧张感,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感受作答。
1.3 关于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某个大医院的护士的调查表明,一般健康状况问卷(GHQ)得分与压力呈正相关,即说明压力程度高,则心理健康状况差 [27]。对加拿大护理专业的本科生的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两者显著相关(r=0.415),P<0.001,压力知觉得分越高,则GHQ测得的沮丧症状越明显 [28]。BaBak对德黑兰148个高中男生的研究显示,当个体感知到较大的压力时,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幸福感较为低下 [29]。Gareth J.Treharne对134个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历时1年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那些感知到的压力较大的患者不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处于心理共病的危险中 [30]。
楼玮群等调查了上海市高中生后,认为压力感受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即:经历高压力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差于经历低压力的被试,处于高压力感受下的高中生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和睡眠问题。[31]
杨廷忠等调查了我国社会转型期城市居民的压力知觉状况,面对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失范的社会环境,社会成员会有一种不确定感,困惑、迷惘和心力不济,生活规则缺失和信仰缺乏而无所适从。
蒋小燕等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压力知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急救人员心身健康的影响。压力知觉、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对心身健康均有预测性,其中压力知觉的预测能力最强(62.6%),是影响心身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压力知觉对心身健康既有直接作用,也可通过社会支持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机制影响心身健康,其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32]
2008年吴煜辉的硕士论文《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压力知觉、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压力知觉的两个维度及总分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均显著正相关。2009年孟莉的硕士论文《 高中生心理压力现状、成因分析及缓解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高中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大。有研究表明,学习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困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应激源。[33]2008年吴伟强、孙黎黎的《中学生学习压力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用自编学习压力量表对初一到高三的中学生的调查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体与其学习压力呈负相关。
1.4 问题提出
目前国内专门针对高中生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还很少,以往研究在探讨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时,大多是针对成人和工作群体,而且是比较笼统地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具体探讨压力和心理健康各因子间的关系。在认真分析有关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研究之后,本研究拟结合高中生的特征,对高中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了解高中生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为广大高中学校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用的理论依据,以增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于压力的研究多选用国外的生活事件(1ife events)量表作为压力指标,虽然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关,但它忽略了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功能,以及有脱离日常生活情境等不足。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但Cohen等人对有关研究的分析发现,生活事件得分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很少有高于0.30,说明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影响有限,只能解释心理健康约9%的变异。 [34]Lazarus和Folkman强调对事件的解释和知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认为当生活事件经过个体的评估被认为有威胁和危害时,才会导致身心疾病的风险。 [35]相对而言,个体压力知觉要比压力事件对身心症状有更密切的关系。 [36]此外,SCL-90调查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等[37] [38]问卷题目繁多,影响了受访者的合作程度。压力知觉量表(PSS)是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的英文版一般性的压力测量工具,杨廷忠教授经过研究,研制出了中文知觉压力量表(CPSS),其由14个反映压力的紧张和失控感的问题构成 [36]。经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适合中国人的文化和国情[26]。
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以国外修订量表为主,国内自编量表为辅,国外修订量表的使用率占总频数的87.2%,国内自编量表占22.8%。[39]而国外量表面临文化差异和常模老化的问题。早在许多年以前就有学者指出,SCL-90 对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但不适合正常人群心理健康的评估研究。[40]用判别神经症患者的医学临床诊断性工具来测查健康中学生群体存在适宜性问题。[39]本文采用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适应高中生群体和中国的现状。
基于以上两点,本文采用压力知觉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来研究高中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健康。
2 方 法
2.1 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在河南省永城市一高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9份,被试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的具体分布情况(N=309) | |||
变量 | 类别 | 人数 | 百分比(%) |
性别 | 男生女生 | 145164 | 46.953.1 |
年龄 | 14-1516-18
19-20 |
28245
36 |
9.079.3
11.7 |
年级 | 高一高二
高三 |
10096
113 |
32.431.1
36.6 |
专业 | 文科理科 | 129180 | 41.758.3 |
生源地 | 城镇农村 | 58251 | 18.881.2 |
是否独生 | 是否 | 39270 | 12.687.4 |
2.2 工具
压力知觉量表。本文采用的是杨廷忠教授修订的中文版的压力知觉量表,简称CPSS。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由14个反映压力的紧张感和失控感的条目组成。计分方法是:从不(1分);偶尔(2分);有时(3分);时常(4分);总是(5分)。理论分数为14分到70分。填答者回答过去一个月中的压力情境。经测试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Cronbach系数为O.78,各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28,各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O.37-0.53,表明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内部一致性。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共6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采用5级评分制,所得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该量表分为10个因子: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性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01—0.858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0.873之间,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0.873之间,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72—0.760之间,可见该量表有较好的效度。
2.3 施测与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发放问卷,主试由研究者本人担任,施测前由主试宣读指导语和注意事项,确定被试理解施测要求后开始施测。测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要求被试匿名作答,问卷答完后当场收回。
所有数据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
3 结 果
3.1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研究结果
3.1.1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现状
表2 高中生压力知觉现状(N=309) | ||||
因子 | 最小值 | 最大值 | 标准差 | 每题均分 |
紧张感 | 1.29 | 4.71 | 0.562 | 2.86 |
失控感 | 1.00 | 5.00 | 0.654 | 3.04 |
压力知觉 | 2.71 | 9.71 | 0.489 | 2.95 |
由表中数据可知,紧张感和失控感两个维度每题的平均分分别是2.86和3.04,压力知觉平均每题得分是2.95。因为该量表是5点计分,中数是3,所以高中生的紧张感、失控感以及总的压力知觉均为中等程度,即高中生感知到的压力不是很高,但仍感觉有相应的压力烦恼。
3.1.2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差异比较
(1)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性别差异比较
分别对压力知觉的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的人口学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中女生感知到的紧张感和失控感和总的压力知觉均大于男生,其中总的压力知觉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不同专业和生源地高中生的压力知觉总分和各个维度得分相当,不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压力知觉总分及两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3 不同性别压力知觉得分情况(N=309) | |||||
变量 | 男生(N=145) | 女生(N=164) | t | ||
M | SD | M | SD | ||
紧张感 | 19.59 | 3.67 | 20.42 | 4.13 | 1.881 |
失控感 | 20.83 | 4.62 | 21.61 | 4.53 | 1.487 |
压力知觉 | 40.42 | 6.66 | 42.03 | 6.94 | 2.078*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2)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年级比较
对不同年级高中生压力知觉和各个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情况均是高三高于高二高于高一,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表4 不同年级压力知觉得分情况(N=309) | |||
紧张感 | 失控感 | 压力知觉总分 | |
高一(M±SD)高二(M±SD)
高三(M±SD) |
19.53± 3.8419.90± 3.82
20.58± 4.08 |
20.67±4.8321.16±4.47
21.83±4.41 |
40.20 ±7.0641.05 ±6.24
42.42 ±7.03 |
年级(F) | 1.99 | 1.74 | 2.89 |
3.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
3.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表5 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N=309) | ||||
因子 | 最小值 | 最大值 | 标准差 | 每题均分 |
强迫 | 1.00 | 4.33 | 0.634 | 2.34 |
偏执 | 1.00 | 4.17 | 0.658 | 2.05 |
敌对 | 1.00 | 4.50 | 0.766 | 2.07 |
人际关系 | 1.00 | 4.50 | 0.738 | 2.39 |
抑郁 | 1.00 | 5.00 | 0.756 | 2.26 |
焦虑 | 1.00 | 5.00 | 0.907 | 2.56 |
学习压力 | 1.00 | 5.00 | 0.861 | 2.63 |
适应不良 | 1.00 | 4.33 | 0.689 | 2.38 |
情绪不平衡 | 1.00 | 4.67 | 0.745 | 2.56 |
心理不平衡 | 1.00 | 4.17 | 0.635 | 2.07 |
心理健康 | 1.00 | 4.02 | 0.575 | 2.33 |
由表中数据可知,心理健康的十个维度的每题平均分均在2分以上,3分以下,最低分和最高分分别是偏执(2.05)和学习压力(2.63),另外除焦虑和情绪不平衡两个维度的平均分为2.56,其他各维度均分均处于2.50以下。由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采用的是5点计分,中数是3,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所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总体存在轻度问题,其中学习压力方面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最明显,偏执因子的症状最轻。
3.2.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
分别对心理健康的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的人口学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专业和生源地学习压力维度的差异显著,男生得分高于女生,文科得分高于理科,城镇学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维度性别差异显著,且均是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和总的心理健康方面在各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不显著。
(1) 不同性别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的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维度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表6 不同性别心理健康得分情况 (N=309) | |||||
变量 | 男生(N=145) | 女生(N=164) | t | ||
M | SD | M | SD | ||
强迫 | 14.20 | 3.81 | 13.87 | 3.81 | .770 |
偏执 | 12.48 | 3.81 | 12.17 | 4.08 | .695 |
敌对 | 12.66 | 4.64 | 12.16 | 4.55 | .960 |
人际关系 | 14.41 | 4.25 | 14.27 | 4.60 | .275 |
抑郁 | 13.47 | 4.21 | 13.70 | 4.81 | -.440 |
焦虑 | 14.94 | 5.10 | 15.70 | 5.72 | -1.230 |
学习压力 | 16.55 | 5.28 | 15.13 | 4.98 | 2.417* |
适应不良 | 14.99 | 4.29 | 13.68 | 3.89 | 2.794** |
情绪不平衡 | 15.97 | 4.48 | 14.82 | 4.41 | 2.267* |
心理不平衡 | 13.17 | 3.78 | 11.71 | 3.72 | 3.396** |
心理健康 | 142.83 | 33.99 | 137.20 | 34.83 | 1.437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2) 不同专业在心理健康上的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的学习压力维度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得分高于理科。
表7 不同专业心理健康得分情况 (N=309) | |||||
变量 | 文科(N=129) | 理科(N=180) | t | ||
M | SD | M | SD | ||
强迫 | 13.97 | 3.93 | 14.06 | 3.72 | -.208 |
偏执 | 12.08 | 3.65 | 12.49 | 4.16 | -.922 |
敌对 | 12.53 | 4.86 | 12.30 | 4.41 | .421 |
人际关系 | 14.43 | 4.60 | 14.26 | 4.31 | .334 |
抑郁 | 13.51 | 4.24 | 13.64 | 4.75 | -.258 |
焦虑 | 15.41 | 5.58 | 15.29 | 5.36 | .193 |
学习压力 | 16.52 | 5.07 | 15.28 | 5.19 | 2.092* |
适应不良 | 14.50 | 4.24 | 14.14 | 4.06 | .732 |
情绪不平衡 | 15.70 | 4.49 | 15.11 | 4.45 | 1.137 |
心理不平衡 | 12.53 | 3.71 | 12.29 | 3.89 | .551 |
心理健康 | 141.18 | 34.70 | 138.88 | 34.42 | .577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3) 不同生源地在心理健康上的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的学习压力维度上,城镇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表8 不同生源地心理健康得分情况 (N=309) | |||||
变量 | 城镇(N=58) | 农村(N=251) | t | ||
M | SD | M | SD | ||
强迫 | 13.78 | 3.91 | 14.08 | 3.79 | -.536 |
偏执 | 12.59 | 4.59 | 12.26 | 3.80 | .511 |
敌对 | 12.43 | 4.66 | 12.39 | 4.59 | .066 |
人际关系 | 14.19 | 4.56 | 14.37 | 4.41 | -.268 |
抑郁 | 13.07 | 4.46 | 13.71 | 4.55 | -.982 |
焦虑 | 14.88 | 5.43 | 15.45 | 5.45 | -.716 |
学习压力 | 17.47 | 5.63 | 15.41 | 4.99 | 2.554** |
适应不良 | 14.52 | 4.46 | 14.24 | 4.06 | .435 |
情绪不平衡 | 15.55 | 4.43 | 15.31 | 4.49 | .372 |
心理不平衡 | 13.00 | 4.20 | 12.26 | 3.71 | 1.243 |
心理健康 | 141.47 | 35.94 | 139.46 | 34.22 | .386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4) 不同年级在心理健康上的的差异比较
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不同年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抑郁和焦虑维度的年级主效应显著,且均为高三得分高于高二高于高一。
表9 不同年级心理健康得分情况 (N=309) | ||||
变量 | 高一(N=100) | 高二(N=96) | 高三(N=113) | F |
(M±SD) | ||||
强迫 | 13.67±3.66 | 13.83±3.96 | 14.50±3.79 | 1.424 |
偏执 | 12.45±4.31 | 11.93±4.07 | 12.53±3.50 | .689 |
敌对 | 12.20±4.64 | 12.42±4.85 | 12.55±4.36 | .153 |
人际关系 | 14.18±4.59 | 14.19±4.20 | 14.59±4.50 | .304 |
抑郁 | 12.93±4.70 | 13.31±4.76 | 14.41±4.09 | 3.114* |
焦虑 | 14.42±5.30 | 14.58±5.56 | 16.80±5.20 | 6.634** |
学习压力 | 15.14±5.69 | 15.76±5.22 | 16.42±4.57 | 1.628 |
适应不良 | 14.41±4.29 | 14.23±4.28 | 14.24±3.89 | .061 |
情绪不平衡 | 14.78±4.31 | 15.08±4.85 | 16.10±4.20 | 2.589 |
心理不平衡 | 11.99±3.92 | 12.39±4.16 | 12.76±3.38 | 1.087 |
心理健康 | 136.17±34.60 | 137.72±37.34 | 144.89±31.47 | 1.968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分别对这两个维度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得出:在抑郁维度上,高一和高三差异显著,高一和高二以及高二和高三没有显著差异;在焦虑维度上,高一和高三、高二和高三差异显著,高一和高二没有显著差异。
表10 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抑郁和焦虑维度的多重比较(N=309) | |||
变量名 | 年级 | 年级 | 均值差 |
抑郁 | 高一 | 高二 | -.383 |
高三 | -1.477* | ||
高二 | 高三 | -1.095 | |
焦虑 | 高一 | 高二 | -.163 |
高三 | -2.376* | ||
高二 | 高三 | -2.213*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3.3 高中生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结果
由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压力知觉及紧张感维度与心理健康及其十个维度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的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压力知觉的失控感维度与心理健康的除强迫、偏执和心理不平衡的其他七个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由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得分越高心理问题症状越严重,所以高中生压力知觉状况与心理健康成明显的负相关。
表11 高中生压力知觉和心理健康及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N=309) | |||
紧张感 | 失控感 | 压力知觉 | |
强迫 | 0.436** | 0.086 | 0.308** |
偏执 | 0.359** | 0.094 | 0.269** |
敌对 | 0.456** | 0.169** | 0.375** |
人际关系 | 0.516** | 0.236** | 0.454** |
抑郁 | 0.561** | 0.339** | 0.550** |
焦虑 | 0.581** | 0.316** | 0.545** |
学习压力 | 0.341** | 0.203** | 0.332** |
适应不良 | 0.301** | 0.220** | 0.320** |
情绪不平衡 | 0.425** | 0.219** | 0.391** |
心理不平衡 | 0.325** | 0.074 | 0.236** |
心理健康 | 0.560** | 0.261** | 0.496** |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4 讨 论
4.1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结果分析
4.1.1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状况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从整体上来看,高中生感知到的压力处于中等水平。从压力知觉两个维度的平均分来看,失控感的得分(3.04)略高于紧张感的得分(2.86),这说明高中生面临压力情景时更容易失去理智而无法控制生活中发生的恼人的事情,这与高中生情感不稳定、情绪变化起伏大、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特点是一致的。从压力知觉的检出率来看,均分位于2-2.99的学生占高中生总人数的51.5%,较多学生感知到的压力程度较低;但仍有46.6%的高中生感知到的压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其中均分在3-3.99的高中生占总人数的44.7%,可见仍有近一半的高中生感知到较大程度的压力,学校仍须注意协助高中生调试与缓解压力。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稳定到逐渐稳定、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虽然他们生理上渐趋成熟,他们的人格和心理尚处于不完全成熟时期,一方面他们接受来自父母等各方面提供的物质和情感关爱,另一方面又要承受由于父母期望过高而带来的巨大学业压力,叛逆的心理使他们想要摆脱父母约束,但由于独立生活能力不强,学习任务较重,所以常有较多的负性情绪体验,高中生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比较大,易表现出两极性,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 一些心理学家还把这样的时期称为“狂飙期”、“暴风骤雨期”、“心烦意乱期”,主要是对这时期青少年情感特点的概括。高中生自我意识增强,但还不能很好的给自己定位,遇到自己无力解决的困难或遭遇到某种挫折时,容易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清绪,甚至导致心理上的失控。此外,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他们会在一些复杂的事物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特别是人际关系问题上不和谐,高中生往往是刚开始寄宿学校,面临人际交往的问题往往不善于处理。心理学家丁瓒先生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鉴于高中生所处的特殊时期,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高中生的心理压力的预防和调试应引起教育界,甚至是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4.1.2 高中生压力知觉的性别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高中生压力知觉在性别上差异显著,高中女生感知到的压力显著高于男生,性别差异理论认为,女性大多有感知细腻、思维具体、情感脆弱和体验深刻、性格上依赖、封闭性、敏感多疑等心理特点,她们更在乎别人的评价,产生内心冲突的机会比男性多,因此各种压力引起的心理感受程度可能高于男生,对压力反应也更为强烈,尤其是情绪更不稳定,更易出现各种身心不适症状。
4.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结果分析
4.2.1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从测试结果看,不存在问题的,完全健康的,平均得分在2.0 以下的学生占抽样的31.39%。存在轻度问题,平均得分在2-2.99 分之间的占抽样的55.99%。存在中等程度症状的,平均得分在3-3.99 分的占抽样的12.30%。存在较重症状的,总平均得分在4-4.99 分之间的仅一人,占3.24%。与国内相关研究[16]比较,心理完全健康者和心理存在轻度问题的所占比例较高,存在中等程度症状的和存在较重症状的所占比例偏低,说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轻度的问题。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可能由于目前学校和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学校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和心理咨询室的普遍设立都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心理健康总分及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十个维度平均得分均低于3分,所以高中生心理健康及其十个维度的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说明高中生心理健康得分的平均水平较低,高中生群体只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症状。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各个维度中学习压力得分最高,以往研究[41]结果同样是学习压力维度得分较高。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求学压力是青少年必须克服的发展任务,因此,学生在学习上感受到较大的压力属于正常现象,适当的学习压力还能激励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但如果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则会使学生精神高度紧张、学习效率降低、情绪波动和心理失调,甚至产生心理疾病,所以压力较大的学生应运用各种资源帮助自己缓解压力。
4.2.2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心理健康的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维度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都是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这有悖于以往高中男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与女生的研究结论。[42]
学习压力维度反映受试者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适应不良因子反映受试者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学习环境,情绪不平衡等问题;情绪不平衡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时好时坏,学习忽高忽低等问题;心理不平衡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难过和不服气等问题。[16]
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关系到将来的大学的水平,也就关系到就业,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中国传统观念中对男生抱有更高的期望,这使男生体验到的学习压力较女生大,感到学习负担过重,而男生因为爱面子要强又不能很好地通过倾诉等方式排解心情,便转化为厌学和讨厌考试等问题。高中学校把学生的时间安排得很紧,学习时间比较多,女生更具有服从性,而且更耐心细致,所以对学校生活能适应较好,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用更多的努力来取得成绩进步。男生则较少表露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他们偏好孤独而反对一切权威,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所以因为叛逆的心理他们往往会躲避与老师的交流,采用否认和压抑的策略应对压力,对老师的真诚关爱与信任有时很难体会的到。有研究显示,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相关。[43]他们的情感容易动荡、不稳定,震动幅度大,体验强烈,容易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激烈地变动,他们的感情富有冲动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不甘于被束缚在学习上,也不太赞同老师的教学方法,认为自己成绩不够好只是因为死板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对其他同学比自己成绩好也不服气。
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压力知觉性别上的差异是女生压力知觉显著大于男生,而心理健康状况却是男生心理困扰问题大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男生女生在对压力的应对上的不同所致,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叫做“心理的闭锁性”的现象, 这一点在男生身上尤为突出。[8]他们自我封闭,不爱宣泄自己的感情,他们往往有坚强的意志和自控能力,在忧虑及痛苦的情况下,不爱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有事也不与朋友商量,闭锁自己的心理。男生不如女生同伴关系亲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也比较少。有研究显示,亲密人际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力的不良后果、降低青少年的压力感、提高个体适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44]女生能更好得通过同伴交流以及与家长倾诉化解感知到的压力,所以心理健康状况反而较男生好。
4.2.3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专业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中生心理健康学习压力维度上不同专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可能是因为高中生普遍认为理科较文科就业压力小,所以即使学习成绩不突出也能找得到工作,这种认知会让他们对自身的学习成绩不会有过高的要求。就学习内容来说,理科所学内容比文科就日常生活来看好像更有用途,所以理科生较文科生容易体验到在学习中有所收获的感觉,而文科生则更容易对自己求学的意义产生怀疑。另外,理科生所学知识比文科生要具体和有层次,因而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容易,进步会比较明显,而文科生学习成绩则不容易有较明显的提高,学生容易因见不到成效而感觉学习负担很重,害怕学习。
4.2.4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城乡差异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中生心理健康学习压力维度上不同生源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可能是因为城镇学生是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文化程度往往也比较高,所以父母在孩子身上会倾注更多的希望,对学习成绩也较为关注,有些家长过于强调分数,每一次考试下来都很关注成绩、排名,而不是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状况,总结考试经验教训,也没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试是检验学习的手段,成绩退步时甚至责骂孩子,使学生非常紧张,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过高或者过低的期望,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挫折感、压抑、敌视等不良心理。城镇中的孩子在家庭中备受关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和同学朋友交往,不能有效通过朋友沟通化解学习苦恼,造成这部分高中生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此外,城镇学生自身也往往觉得自己从小接受比农村学生更好的教育,理应比农村学生成绩优秀,这样他们就把父母的期望内化为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所以感到自己负担更重,怕成绩不如别人。
4.2.5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分析
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不同年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抑郁和焦虑维度的年级主效应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得出:在抑郁维度上,高一和高三差异显著,高一和高二以及高二和高三没有显著差异;在焦虑维度上,高一和高三、高二和高三差异显著,高一和高二没有显著差异。
抑郁维度反映受试者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16]。高一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生活,感觉生活和学习环境比较新奇,加上家长和学校比较关注对高一新生的学校生活是否适应以及心理问题的防范与疏导。高二相对高一来说家长和老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需要适应分科后提高成绩的压力,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都有所提高,高二学生虽然也比较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但往往仅在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并没有太多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所以他们会在充实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到了高三,学校因追求升学率,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全社会都呼吁要进行素质教育,教育改革也在向这个方面努力和试行,但高三的教学仍有很强的高考应试针对性,应试教学还很严重,学生的多数时间都被学校安排为学习时间,课余生活很少,所以往往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同时,高三会有较为频繁的考试,而多数学生成绩并不突出,所以就容易感觉到悲观失望。
焦虑维度反映受试者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16]。到了高三以后父母和学校往往较高一和高二更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也就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的高低上,而忽略了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情。我国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几乎整个社会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要有好的前途就要考上大学。而每年高考考生人数又在逐年增加,竞争十分激烈,这些都使一整天都处于脑力超负荷的学习状态的高三学生有增加了焦虑和紧张感,长时间的神经紧张就会使学生心里烦躁,心神不宁,这种状态又会使学生担心这种状态会影响学习成绩,所以会无故害怕和心里不踏实,焦虑感会比较严重。
4.3 高中生压力各因子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数据结果表明,紧张感与心理健康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总的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的相关系数都超过0.5,说明压力知觉的紧张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且主要是通过影响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等来影响心理健康。紧张感过高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比较退缩,不善于交朋友,解决问题时也多采用回避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这样的受试者受试者会存在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有研究显示当高中生对同伴关系方面的生活压力事件愈感到困扰时,会造成其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愈差。[45]紧张感会造成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困扰比较容易理解,高中生的生活主要以学习为主,学习这种脑力劳动需要理智平静的心境,长时间的紧张感必然影响学习的高效进行,引起悲观失望和紧张烦躁等抑郁和焦虑的心理困扰。
数据结果表明,高中生压力知觉的失控感与心理健康除强迫、偏执和心里不平衡三个维度外均存在明显相关,但相关系数抑郁和焦虑维度外均低于0.3。说明压力知觉的失控感并不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失控感高的学生感到不能有效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事,感觉无法控制和掌握自己的时间和事情的成败,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会责备自己,感到没有前途,无精打采,感到抑郁。这种失控感进而会让他们心神不宁,感到无缘无故害怕,心理不踏实,时刻处于焦虑的烦恼之中。
5 结 论
(1) 从整体上来说,高中生体验到中等的水平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存在轻度问题。
(2) 高中生压力知觉和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专业和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中女生感知到的压力显著高于男生。心理健康的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维度上均是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心理健康的学习压力维度上文科得分显著高于理科,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心理健康的抑郁和焦虑维度的年级主效应显著。
(3) 高中生压力知觉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负相关。
参考文献
1 叶水涛,何国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出版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18.
2 郑日昌.素质教育与心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2):45—48.
3 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26(2):153—160.
4 上官子木.中国人自杀现象的本土特点[J],社会学研究,1995,2:104—11O.
5 李雪平.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6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J].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316 .
7 王婷婷,马和民.国内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使用述评[J].心理探索,2010,44—47.
8 孟莉. 高中生心理压力现状、成因分析及缓解策略的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09.
9 刘媛,高军.京城千名高中生精神健康状态调查[J].首都医药,2006, (5).
10 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
11 范虹江.非毕业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9,10 (3).
12 林敬德.709名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校医,2004,(2).
13 侯振成,贾海涛,郭汲源.1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6,(9).
14 张枫等.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82—384.
15 师保国,雷雳.近十年内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青年研究,2007, (4):23—27.
16 高传德.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J]. 新课程学习,2010年5月8日:169—170.
17 申荷永,高岚.压力与健康[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122—124.
18 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评价[J].心理科学,1998,21(5):441—444.
19 张伯源,陈仲庚.变态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6,46.
20 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12—353.
21 林春梅.心理压力与健康[J].民族教育研究,2001,4(1):89—91.
22 [美]Phillip LR,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M].出版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3 陈柏龄.国中生生活压力、失败容忍力与忧郁倾向之关系研究:[D].台湾:国立高雄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2000.
24 Lazarus, R.S.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the coping process. New York, McGraw-Hill, 1966.
25 汪明春,朱玉梅.大学生压力知觉现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2):45—46.
26 杨廷忠.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9,24(9):760—764.
27 Tyler, P.A.,Ellison,R.N..Sources of stres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high-dependency nursing[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4,19(3):469—476.
28 Beck,D.L.,Srivastava,R..Perceived level and sources of stress in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1991,30(3):127—133.
29 BaBak Moeini,Froug ShaFii,et al.Perceived stress,self-efficacy and its relations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tatus in iranian male high school student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8,36(2):257—266.
30 Gareth J.Treharne,Antonia C.Lyons,et a1.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cross 1 year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Coping resources as buffers of perceived Stress[J].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7,12,323—345.
31 楼玮群,齐铱.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2):156—159.
32 蒋小燕,王红等.急救人员心身健康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研[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4,3(4).
33 袁锦芳,何兰芝.高中生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2011,13(3):126—128.
34 Cohen S; Hoberman H M. Positive events and social supports as buffers of life change stress [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1983,13:99—125.
35 Lazarus, R S , Folkman S . Stress,Coping,and Adaptation [M]. New York:Springer,1984.
36 Cohen S,KamarckT,Mermelstein R. 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J].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983,24,385一396.
37 候玉华.某中专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J].中国校医,2004,18(6):335—336.
38 王金道.SCL-90和SRHMS对教师心理健康评定结果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304—306.
39 甘甜,毕重增,阮昆良.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工具使用回顾与展望[J].中国学校卫生,2007,(2):191—192.
40 单茂洪.正确使用SCL-90、16PF 量表测查心理健康水平[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2):81—82.
41 孙莹莹, 刘春蕾. 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统计分析[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83—88.
42 王小新.河南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43.
43 李金钊. 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 2004,27(4):980—982.
44 Windle M.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tress buffering for adolescent problem behaviors[J].Dev Psycho1,1992,28:522—530.
45方双虎,胡海燕.高中生生活压力、应对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2007,29(2):30—35.
附 录
1
亲爱的同学们:
你好!本调查目的在与了解高中生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一共是2个问卷,请认真阅读每个问卷的说明并按要求回答,您所提供的信息对我的研究非常有价值,真诚感谢您的帮助!您个人的测量结果我会为你绝对保密,不要有任何顾虑。
基本情况:
1、性别________ 2、年龄_________3、学校_________ 4、年级_______
5、专业 A文科 B理科 6、生源地 A城镇 B农村
7、是否是独生子女 A是 B否
压力知觉量表 (Chinese 14-item PSS)
指导语:这份量表是在询问在最近一个月来,您个人的感受和想法,请您在每一个题项上作答时,指出您感受或想到某一特定想法的频率。虽然有些问题看相似,实际上是有所差异,所以每一题均需作答。而作答方式尽量以快速、不假思索方式填答,亦即不要去思虑计算每一题分数背后之涵意,以期确实反应您真实的压力知觉状况。而每一题项皆有下列五种选择:
1:从不 2:偶尔 3:有时 4: 时常 5:总是
请回想最近一个月来,发生下列各状况的频率
从不 偶尔 有时 常常 总是
1.一些无法预期的事情发生而感到心烦意乱 1 2 3 4 5
2.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事情 1 2 3 4 5
3.感到紧张不安和压力 1 2 3 4 5
4.成功地处理恼人的生活麻烦 1 2 3 4 5
5.感到自己是有效地处理生活中所发生的重要改变 1 2 3 4 5
6.对于有能力处理自己私人的问题感到很有信心 1 2 3 4 5
7.感到事情顺心如意 1 2 3 4 5
8.发现自己无法处理所有自己必须做的事情 1 2 3 4 5
9.有办法控制生活中恼人的事情 1 2 3 4 5
10.常觉得自己是驾驭事情的主人 1 2 3 4 5
11.常生气,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是超出自己所能控制的 1 2 3 4 5
12.经常想到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须完成的 1 2 3 4 5
13.常能掌握时间安排方式 1 2 3 4 5
14.常感到困难的事情堆积如山,而自己无法克服它们 1 2 3 4 5
2
指导语:
下面是有关你近10天状态的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考。
(1) 每个题目后面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1、2、3、4、5选择。
(2) 每个题目后面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画√。
(3) 每个题目都要回答,不要遗漏。
(4) 答完试题之后,请你认真检查一遍有没有漏项的,如果有漏项的请你补上,如果有一道题目选择两个等级的请更正,每一道题只能选择一个等级。
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1 2 3 4 5
2、我心情时好时坏 1 2 3 4 5
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1 2 3 4 5
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1 2 3 4 5
5、我感到苦闷 1 2 3 4 5
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1 2 3 4 5
7、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1 2 3 4 5
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1 2 3 4 5
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 2 3 4 5
10、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 2 3 4 5
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 2 3 4 5
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 2 3 4 5
13、容易哭泣 1 2 3 4 5
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 2 3 4 5
15、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 2 3 4 5
16、经常责怪自己 1 2 3 4 5
17、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安 1 2 3 4 5
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 1 2 3 4 5
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1 2 3 4 5
20、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1 2 3 4 5
21、大叫或摔东西 1 2 3 4 5
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1 2 3 4 5
23、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1 2 3 4 5
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谈论我 1 2 3 4 5
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1 2 3 4 5
26、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 2 3 4 5
27、我对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1 2 3 4 5
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1 2 3 4 5
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1 2 3 4 5
30、老师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
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1 2 3 4 5
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1 2 3 4 5
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提问自己 1 2 3 4 5
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1 2 3 4 5
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1 2 3 4 5
36、一听说要考试,心理就感到好紧张 1 2 3 4 5
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我感到不舒服 1 2 3 4 5
38、我讨厌做作业 1 2 3 4 5
39、家里环境干扰我学习 1 2 3 4 5
40、我讨厌上学 1 2 3 4 5
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1 2 3 4 5
42、父母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
43、感到心理烦躁 1 2 3 4 5
44、我常常无精打采,提不起劲来 1 2 3 4 5
45、我感情容易受到别人的伤害 1 2 3 4 5
46、觉得心理不塌实 1 2 3 4 5
47、别人对我的表现评价不恰当 1 2 3 4 5
48、明知担心没有用,但总害怕考不好 1 2 3 4 5
49、总觉得别人在跟我作对 1 2 3 4 5
50、我容易激动和烦恼 1 2 3 4 5
51、同异性在一起时,感到害羞不自在 1 2 3 4 5
52、有想伤害他人或打人的冲动 1 2 3 4 5
53、我对付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 1 2 3 4 5
54、我对比我强的同学并不服气 1 2 3 4 5
55、我讨厌考试 1 2 3 4 5
56、心理总觉得有事 1 2 3 4 5
57、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1 2 3 4 5
58、有想摔东西的冲动 1 2 3 4 5
59、要求别人十全十美 1 2 3 4 5
60、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 1 2 3 4 5
致 谢
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很大帮助,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整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等许多方面,我都得到了老师的认真指导,感谢老师给予中肯的建议以及及时的鞭策和鼓励。
本论文能够顺利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论文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特此感谢他们四年的辛勤栽培!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转载请注明来源:《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压力知觉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