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互动是真的互动吗?

    |     2022年5月29日   |   宝贝加油   |     0 条评论   |    879

心理学大师维果斯基(Vygotsky)指出: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学习有关键性的影响,尤其成人或同伴的互动支持可帮住他们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这就是著名的鹰架理论(Scaffolding Theory)的意涵。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近侧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我们用下方的图来做更清楚的解释: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A是孩子自己做得到、已经学会的能力

B是就算给予帮助或协助孩子仍学不会的能力,因为已经超出其能力范围太多。

在A与B之间就是孩子的ZPD,白话来说,这一区就是孩子可以在“鹰架”支持下发展出来的潜在能力

许多人常会误以为只要大量的教导孩子就能够发挥其潜能,结果反而出现效果不彰甚至学习状况退步的情形,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互动和支持”的重要条件元素,反而把鹰架变成了干扰。这些元素分别是:

一、鹰架是双方互为主体的

成人或同伴与孩子的互动必须是“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才能开发其潜在能力,否则孩子只会过于依赖协助无法独立表现出该能力行为。当互动的双方对于正在进行的活动、工作都有共识,且一方能认同另一方的目的时,就会产生互为主体性。我们先来看两个视频再来进一步说明分析:(视频可参看公众号原文链接)

在上面这个视频活动中,妈妈透过口语希望孩子看向自己、给自己一些回应,但很明显的孩子对妈妈发起的互动活动并无共识,可能是孩子对人缺乏兴趣,也可能是听不懂妈妈的口语或是不知道怎么回应,但很明显的他不了解妈妈的意图与目的,因此双方是没有互为主体性的、呈现出的互动也是单向而非双向的。这提醒我们在与孩子互动时不能只考虑目标,应该要能做到:

(1) 如何让孩子对完成目标是有兴趣的

(2) 能不能让孩子明白我想要进行的互动是什么

(3) 能不能依据孩子的反应适当的调整难易程度

(4) 能控制孩子会遭受到的挫折程度,避免他们情绪爆炸

(5) 给予具体的回馈,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无达到目标

(6) 能鼓励孩子让他们有动机继续挑战新的目标

对应该视频的活动来看,首先我们必须建立孩子想与妈妈互动的动机(1),妈妈可以唱一首孩子喜欢且熟悉的手指谣(2),在唱手指谣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眼神对视的互动,比方相互拍手(3),当孩子没有看向妈妈时,妈妈会发出一些有趣的声音或表情来提示孩子看向自己(4),当孩子看向自己时妈妈会给予微笑和正向的回应(5),当孩子能够边注视妈妈边相互拍手后,妈妈在要互相拍手时突然故意移动方向制造出有趣的爆点,如此可能会诱发孩子出现更多主动沟通的行为来表达想拍到手的意图(6)。

我们接著再来看看另一个视频:(视频可参看公众号原文链接)

视频二的活动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孩子显然对撕纸的活动很感兴趣,也明白爸爸的目的为撕纸发出声音给他听,所以在双方对这个活动都有共识(兴趣),孩子也认同(喜欢)对方的行为目的下,两者是互为主体性的。所以在撕纸的空档中你会发现孩子在不需提示下就会主动抬头注视爸爸、对爸爸笑,毫无疑问的展现出双向互动的氛围。如果之后爸爸可以计画性的示范一些动作或声音、适当的停顿等策略,相信孩子会尝试模仿爸爸的行为动作、声音语言等来与爸爸持续产生一来一往的互动,那么爸爸的互动引导就是鹰架的表现,于是孩子在互动中学习到原本不会的沟通语言和互动能力。

二、鹰架是时时调整的

您可以想像孩子一开始在学骑自行车时我们会帮他加上辅助轮,这个辅助轮就是鹰架的概念,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学会独立骑自行车,所以当孩子控制骑车的能力越来越好时,我们便会拆掉辅助轮改为帮他扶后座,一开始会一直帮孩子扶着但渐渐的就会增加放手的时间,如此孩子才能过渡到学会骑两轮的自行车。

因此鹰架理论不是要我们一直给予孩子固定不变的支持,而是需逐步的降低协助,避免孩子过于依赖,当孩子能将这些能力内化不需任何支持就能表现出来时,才算是真正的能力。当然我们在教导孩子学习较难、较新、较复杂的能力时,一开始也可增加帮助的量和协助的程度,所以请记得鹰架是可以调整的,唯有时时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才能帮助我们决定如何调整鹰架程度,为孩子带来最好的学习效果。

三、鹰架是包含许多种策略的

想要成为孩子的鹰架不是只有一直帮他或跟他玩就好。

课程架构来看鹰架可分为多种:

同侪鹰架(不同能力的同伴可以带来不同程度的刺激和学习)

回溯鹰架(以旧经验作为学习新东西的基础)

架构鹰架(提供思考和活动的框架好帮助孩子聚焦学习)

读写鹰架(以图像文字等视觉性的线索帮助孩子学习)

言谈鹰架(跟孩子进行对话式的讨论)

材料鹰架(课程中运用多元的材料)

示范鹰架(提供孩子适时且恰当的示范)

其他形式鹰架

教学过程中其引导策略又包含有:

引起动机、介绍说明、提问、澄清和回馈、合作性的学习、给予鼓励赞美、延伸扩展、问题解决的安排、生动的肢体动作、适当有趣的竞争等多种鹰架类型。

所以我们应在平时就要学会多种策略能力,依照当下的互动情境与状况挑选最合适的策略,如同薇光ICAN模式中强调的系统化但又兼顾每个孩子的个别差异,并避免传统教学的刻板和缺乏变化性。

读完本文后,我们一起试着检视自己平常与孩子的互动时否符合鹰架理论的原则,最重要的是与孩子的互动有没有互为主体性,单向的互动不算是真的互动,而且很难帮助孩子发展出潜在能力的如果我们用了错误的互动方式,也很容易让自己出现习得无助感:觉得自己缺乏能力、孩子都不理自己、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互动等。千万不要灰心,我们要相信自己拥有改变的能力,只是须要一些观念和技巧上的调整,之后,孩子的进步就能指日可待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您的互动是真的互动吗?
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