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解读能力(四)想法解读

    |     2017年4月5日   |   宝贝加油   |     0 条评论   |    3519

在心智解读能力(一)中说明了“共同注意是儿童社会理解开始的标志,是儿童心智解读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心智解读能力(二)中说明了心智解读基础能力——共同注意力的训练方法。心智解读能力(三)中将说明“情绪解读是儿童心智解读的重要内容,(四)中将说明“想法解读是儿童心智解读的重要内容,(五)中将说明“假想游戏是发展心智解读能力的关键条件”。

想法解读能力的重要作用

心智解读的第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行为:心智解读是了解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能力。社会行为和规范的重要性是很多家长忽略的,以为“孩子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Dennett认为人类行为可予以公式化,并且可以预测人们下一步行为。其实回归到教育,这也是一种学问,是可以像学习一门语言一样去学习技巧的。

心智解读的第二个功能是了解何为【沟通】:要了解一个人说话的内容,重要的诀窍是要能去想象他的沟通意图(communication intention)。而沟通意图很多时候是需要你去“根据上下文,揣测作者大意的”。在解读隐喻式语言(figurative speech)(例如讽刺、挖苦、隐喻或幽默)时,心智解读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说话者并不希望听者直接从字面上来解读)。在我们的实践经验中,发现这是困扰很多“社交障碍”人群的很大的点,即使是很聪明的成人阿斯,在这点的领悟力上仍然显出和一般人有较大差别。

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语调、语气等则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

在心智理论中,我们十分强调非语言能力的学习的重要性。

心智解读能力(四)想法解读

心智解读在成功的沟通模式中,另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说这要能够检测并察觉听者的咨询需求(information needed)。也就是说,要有能力判断听者能理解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知道,并且要能知道提供何种咨询来帮助听者理解沟通的意图。所以,一个成功的沟通行为,说者必须不断检测自己所发出的讯息是否能够被正确解读、是否需要换句话说、是否需要用更精准的遣词用句取代模棱两可的语言,这样的历程可以显示出沟通行为的本质和心智解读能力有高度相关性。

想法解读能力附加效果

训练心智解读,除了能够提高社交理解和沟通能力,还能提高以下能力:

【欺瞒deception】。让一个人相信某一样东西是真实的,但它实际上是虚假的,这就是所谓的蛮骗。一般而言,正常孩童大概是在4、5岁时有办法进行说服力的欺瞒行为,而这时期儿童也才刚刚具有错误信念的能力。

【同情心empathy】心智解读能力可以赋予儿童去推测他人如何进行理解事件以及他人因为外界情境而造成的情绪反应;大约5岁时,能善于理解他人的感情,也就是说儿童能根据自己以为的原因去了解他人的情绪(无论想法是否符合现实)

【自我意识或自我反映】一旦能归因自己的心理状态,也就是他可以开始反射自己的想法了。因此,4岁儿童能区别事实,且能认清他们信念错误之处(“我认为这是。。。但也许是我错了”),并区辨有关于他们行为的原因(“我去开门,因为我好像听到敲门的声音了”)以及信息来源(“我知道爸爸今天过生日,因为妈妈告诉我了”)显然,这是孩子的思想能力上,从此时此刻状态转变到把重点放在自己的 主观性。

除此之外,心智解读的另一个好处是,一个人在实际行为尝试前,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心中预设问题,并试想可能的解决办法(“试想,如果我做。。。会成功吗?”)

最后心智解读的功能是用教学或试图透过说服等方式来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心智解读之所以具备这样的功能,主要是因为若要了解他人想法和信念所形成的信息 ,必须要这个人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来改变他人的 所知或所想。

心智解读能力(四)想法解读

想法解读训练概述

想法解读是指我们推测他人想法和理解他人说话背后的用意,进而预测他人的行为。一般儿童,在18~30个月时就会运用许多关于心理想法的词语,如想、认为、觉得、以为和希望等。2岁的儿童懂得了“所见构成所知”的原理,即一个人只有往盒子里看时才会知道盒子里有什么,而另一个只是摸一下盒子的人还是不知道里面有什么;4岁的儿童便能理解错误信念,如小朋友把糖果放在蓝色柜子里,出去后妈妈把糖果移到了绿色柜子里,此时,小朋友就会有一个“糖果还在蓝色柜子里”的错误信念。随着儿童感知觉、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记忆等各方面的发展,他们的想法解读能力也越来越强。谱系儿童的一般推理能力没有问题,只是在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时存在困难。

心智解读能力(四)想法解读

想法解读内容

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使儿童能够理解他人想法与观念。分为五个阶段。

想法解读训练内容

难度水平  解读训练内容 能力要求
第一阶段 简单的视角训练 理解不同人看到的物品的特征会不同
第二阶段  复杂的视角训练 理解不同角度看到的同一物品特征会不同
第三阶段  理解“所见即所知” 理解人只知道她看到的物品,不知道没看到的
第四阶段  理解“所知即所想” 理解人知道某物品在哪儿就会想去哪里找
第五阶段  理解“错误想法”  理解在不知道物品本质的情况下,人的想法不会随意改变

 

 想法解读能力检核表范例

心智解读能力(四)想法解读

 二、想法解读能力检核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序号 检核内容 能否做到或在辅助下做到
1  能注视跟他讲话的人
2  能注意别人视线方向的选择
3  能从别人的视线方向,指导对方注视的人或物品
4  从别人的视线方向,指导对方想要的东西(如:小明说我饿了,眼睛看向桌子上的面包)
5  能够主动用目光接触、提示、声音等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来与大人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物品或活动
6  理解当人处于不同的角度时,会看见不同的事物(如,一张卡片,前后贴有不同的图画,儿童要回答出自己看到的和老师看到的是不同的图案)
7  理解当人处于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同一物体的角度时不同的(如:一张卡片,放在老师和儿童中间的桌面上,使老师看到的图画是倒置的,儿童要回答自己这面的是朝向自己的,老师那面看到的是倒置的)
8  理解只有看过的人才会知道该事情,没有看过的人是不知道的(如:小明在家里,看到妈妈做了精美的蛋糕,而爸爸不在家,所以爸爸不知道)
9  理解别人的动机、想法或意愿可能会与自己的有所不同
10  理解别人在不知道事情改变是,原先的想法是不会改变的(如:小明上学时,妈妈把他放在地板上的玩具汽车放到了玩具箱里,当他回家时,他会在地板上找小汽车)
11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笑话、比喻、说谎等

总结

教师签名:

评估时间

心智解读能力(四)想法解读

文章内容参考自《孤独症儿童心智解读能力训练》徐云  柴浩 著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to Mind-Read——A Practical Guide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

感恩写书的人给读书的人一些思路和探索的指引!

原文参考:原创 2017-02-25 彩虹桥督导戴老师  彩虹桥语言发展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OTg2NjMzNw==&mid=2651184186&idx=1&sn=d684882e47cc1ff03c8daf774f5e202e&chksm=80310bb4b74682a252e56d2b9630fa49a45e6d130729a74a7181e44c15bf6b546e2bd0829ce7&mpshare=1&scene=23&srcid=0326UJ6V048oAU9yxjqMqe6U#rd

катушка для жерлицыprodvijenie.xyz

转载请注明来源:心智解读能力(四)想法解读
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