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宗仁教授文化学习 具体介入方式 1

    |     2013年9月1日   |   宝贝加油   |     0 条评论   |    1986

每一个孩子都有方法介入和交流,只是我们没有找到。

1  模仿

模仿对于口语表达能力三岁半以下,中低功能的孩子都很有效。但功能更高的孩子,可能会对模仿生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不喜欢你,跟你互动经验不好,所以不喜欢你来模仿。

此外,有人反对模仿,认为对于自我刺激的行为,如果还去模仿的话,会产生强化。我们要认清,孩子的自我刺激是因为他的社会性能力不足,而不是因为你模仿。模仿只是你切入他内心世界的方式,所以可以用。

模仿引起了孩子的眼神,让他注意到他人的存在。模仿不仅包括动作,还包括声音,让孩子觉得你是接纳他的,他就会开心,就会接纳你,愿意跟你玩。模仿一般的2岁儿童,孩子反应非常强烈,笑得很开心。

模仿是一种最简单的介入方式,如果没有介入,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会越长大越严重,因为他的社会性会越来越退化,越少跟他玩,越少互动,他的社会性就会越变得更差。

孩子要尽早介入,孩子小的时候就介入最重要,3岁以内的孩子,要好好教,不要看电视,不要看网络,要亲自教,让他接受正面的,正向东西。

还有一种方式,第一阶段先到孩子附近玩耍,看他是否被吸引,是否会观察你,如果不行,在模仿他的行为,一旦孩子注意被模仿,就会增加自己的动作来确认你是否真的在模仿他。这也表示孩子的功能还不错。等孩子接纳老师,开始互动以后,老师再引入一些变化等待他回应。

慢慢将口语和动作结合起来,孩子会最终理解这些口语的意义。在教语言的时候不要混淆,我们的孩子仿说能力很强,但是分辨能力很差,孩子开口并不难,但是让孩子正确使用语言很难。要教他准确分辨,注意场合。

(1)结构化互动到半结构互动,最终打破结构。

为什么互动很重要,因为行为和语言的意义,都需要在大量的互动之中习得,亲身经验最重要。

在跟孩子互动的时候,有一个原则是要适当等待,等待孩子发出互动讯息,口语能力好的孩子,等他提示再做动作,口语能力不好,就等孩子看一眼再做动作。

与孩子互动没有公式,是即时随机的,要按照当下的状况决定怎么做,同时要做到随境而变,最终的目标是进入一种自然的游戏和互动。地板时间的一大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游戏活动,主要是见招拆招。结构性的活动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游戏的最高境界是很很自然。

如果一开始完全没有结构,孩子进入和理解也会有困难,然后慢慢将这个结构打破。最好的方式是依据孩子的水平来调整。要观察和预测,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要适时加入新的变化,互动是最终目的是每个人各主导一半。

对于我们的孩子而言,及时的,动态的,没有剧本的互动才是最难最难的,所以需要做小团体的互动,首先是结构性的互动,然后慢慢地让他自然地跟其他孩子做即时的互动。

模仿只是我们的方法,最终目的是跟孩子互动。法无定法,一个方法没有用的时候就换另一个方法。

ABA也是不错的方法,两个基本原则是,让孩子有交往动机,同时又能够理解交往。

模仿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学习性的模仿,第二种是社会性模仿,社会性模仿是自动自发地去模仿他人,对学习性模仿的训练最终要过渡到社会性的模仿。

 

转载请注明来源:杨宗仁教授文化学习 具体介入方式 1
回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