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同伴对儿童沟通介入的影响—“沟通伙伴”介入模式
参考书目:《让孩子开口说话》 JamesD.MacDonald 著 洪菁珮 译 智圆出版 P16 、P74
”沟通伙伴“着重在研究孩子如何能够与人社交沟通,以及亲子关系如何能够影响前者的目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1 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变得能够与人沟通交往,孩子和大人需要做些什么? 2 孩子的生活同伴要要怎么和他们互动,才能帮助特么变得更能够与人沟通交往?
”沟通伙伴“是一种实际的方法,任何正在学习沟通的人都是用:一般的孩子、语言发展迟缓的孩子,以及患有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唐氏症、注意力缺失、动作发展迟缓、情绪障碍,和其他有碍社交及沟通发展症状的孩子。此法长期目标是要帮助父母及专家,和孩子及一般被社会孤立的大人,建立起有效的社交关系。
”沟通伙伴“种乐观的方法,这方法的关键在于生活同伴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社交关系。
1 亲子关系 儿童在互惠关系中发展。
2 回应式教育 回应式的策略比指导式的策略更有助于社交发展。
3 泛自闭症障碍 社交关系是进步的关键。
4 建构式儿童发展 积极的参与比指导式教学更有益于儿童的学习。
5 社交认知 透过人际关系反战智力,效果胜于直接教学。
6 情绪智力 儿童在社会上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交/沟通技巧,而非传统智力测验评估的智力高低。
7 语言发展 语言要在相配的、回应的人际关系中发展,而非指导式教学。
8 认知发展 认识会在社交互动中逐渐形成:孩子互动得愈多,学得愈多。
9 沟通理论 要改善沟通,父母也要改变,而非只有孩子。
10 家庭成员互动 儿童是家庭的一份子,家庭必须提供持续的互动。
11 正向心里学 鼓励个人优势会比处理负面行为更能有效改善行为。
12 发展式教育 教育在符合儿童的发展阶段实行会最有成效,并非依据实际年龄。
转载请注明来源:家庭和同伴对儿童沟通介入的影响—“沟通伙伴”介入模式